二月Line半價優惠

 

有個都市傳說:和你吃了酒釀湯圓就能一起順順利利。
微醺的香甜裡,藏著冬日的溫暖,不只融化寒冬,還能讓彼此的緣分更加圓滿。這一碗,你想找誰一起共享呢?
-------
蒸鮮腸粉二月優惠
 LINE平日優惠買一送一
{季節限定$ 115 } {限內用 / 不可外帶} 
本餐點供應時間 11~14:30  17~20:30 每隻手機限優惠一次喔! 
消費前提早出示手機優惠~ 
------- 
【總店→近正修】(07) 7777-286 
【左營‧裕誠店】( 07)5588-002 
【義享店六樓】(07)550-7711
-------
感謝上海的朱大姊在忙碌的除夕夜,手把手教主廚傳承了家常酒釀,心心念念的提醒:最近寒流來還需要幫酒釀缸蓋棉被呢!

過年做一碗酒釀圓子是自然和風物的講究
作者:王彥

連續數日厚膩的雞鴨魚肉後,初三、初四開始,胃腸裡開始想念清口的食品。
逢此時,上海的姆媽們便煮碗酒釀圓子上桌,舀一淺匙桂花糖,小圓子珠圓玉潤,酒汁清亮綿軟。
一碗下肚,前胸後背暖融融的陸家爺爺忍不住咂嘴,
「年頭各種美食如同生旦淨末醜一起隆重登場。
等到酒釀圓子最後出來,這真是年夜飯尾聲甩出的最後一抹高腔,餘音裊裊」。
最後4個字已是西皮流水的走板,足見上海人家對酒釀圓子作為年菜的鄭重其事。

上海一些裡弄至今留著做酒釀圓子的家甚:石磨、缸缽、花棉襖,前一個保證小圓子的細膩綿柔,後兩個確保酒釀清冽酸甜。

二三十年前,上海幾乎家家老叟少婦都會做酒釀。逢年過節,或是家裡有產婦,酒釀就是必需品。
但在姆媽們看來,一年中的酒釀唯有冬至過後、立春之前的那一缸缽,只因圓糯米通常在深秋收成。
新糯米隔夜浸好,洗淨蒸熟,半溫半涼時拌入搗成粉末的酒麯,再把拌好的糯米飯裝入缸缽頭,捋平,
中間用拳頭摁個凹坑,加蓋,拿花棉裊包裹起來。耐心等待3日才揭蓋,一股酒香甜味撲鼻而來,
姆媽會將甜酒液灌入瓶子,當作酒水。


以前上海人過年做小圓子,都是從浸糯米開始,淘淨後要浸上幾天,挑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,
把石磨搬到自家門前,有力氣的推磨,女子或小孩負責加米和水。一把小勺,
把浸好的糯米連米帶水慢慢從磨子上的圓孔倒下去,不要漏了節拍,更不能心急。
米漿磨出後,又是三四天的守候,待粉質全都沉底,鍋裡渾水呈清水,水磨粉便好了大半。
此時,將之灌進布袋裡,吊起滴水,再一夜工夫,米粉就變得如同大理石般細膩,
真真是慢工出細活。用兩指捏一小顆,搓圓了,便是人見人愛的小圓子。


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寫過:「為人處世的態度常常不經意間滲透在飲食觀上。
飲食雖易,知味不易,做一個樂天的、有趣的解味人何其珍貴。」
對此,上海的姆媽們都是無師自通,心領神會。過年時,有這樣的水磨糯米備在家裡,
客人來了,鍋子裡酒釀、小圓子翻滾著,敲兩個雞蛋,過年的香甜味才會隨著霧氣繚繞滿屋。
青花瓷碗,一人一碗,上海人好客,一碗酒釀圓子裡再放一個“水瀟蛋”,吃得人渾身暖熱。


在上海姆媽的記憶裡,酒釀算不得稀罕物—--「小時候弄堂裡常常有走街串巷的酒釀擔子。
甜—--酒釀哇!」聽賣家一嗓子,夜風吹過。這樣的酒釀擔子,
曾在豐子愷那些粗黑線條的畫裡鋪陳出滿紙濃濃的人生況味———畫裡,
擔子上的酒釀雖甜,但挑擔人多為老者,那份穿透滄桑世事的力道,背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。故事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